课程计划的编写-如何制定出高质量、科学的课程计划

2024年1月29日 6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直接关乎“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对於推动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意义深远。本文主要从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区别、课程计划的特点等方面深入解析课程计划的编写方法与要点。文中多次涉及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关系,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两者的区别,并掌握制定课程计划的方法论。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让读者对如何编写课程计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课程计划的内涵与编写要点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课程设置与学科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学年和学周等的安排。课程计划直接关乎“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是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编写课程计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课程设置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用人才。同时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

2. 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方针。课程设置要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看齐,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质。不能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要注重能力培养。

3. 要坚持适度和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不能过多过杂,也不能过于简单,应该既满足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承受能力。课时分配要合理,不能追求课时过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4. 要处理好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既要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也要开设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选修课,兼顾培养基本素质和个性特长。

5. 注意学科之间的衔接协调。学科之间要保持纵向递进和横向补充的关系,避免重复和脱节现象的出现。

综上,编写课程计划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兼顾社会需求,通过科学的设置来指导学校教学,以此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两个指导性文件,两者有明确的区别:

1. 课程计划是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方针。它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等内容。课程标准是微观层面对具体学科的指导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和分学科展开。

2. 课程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有行政指导性。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教科研人员参与,它更侧重教学内容和方法。

3. 课程计划注重学校教育全局,课程标准侧重单门学科的教学方案。前者回答“教什么”,后者回答“怎样教”。

4. 课程计划决定课程标准的框架,标准则在此框架内对学科教学作详细规范。计划是标准制定的依据。

5. 课程计划面向各类学校,课程标准只面向某学科的教学。前者的适用范围更广。

6. 计划强调学科设置的全面性,标准强调学科内涵的系统性、科学性。

7. 计划需要理解教育规律,标准需要理解学科规律。它们编写的视角有所不同。

综上,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在性质、功能和侧重点上有明确区分。前者决定全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两者缺一不可,需要通力合作,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编写课程计划的思路与步骤

编写课程计划需要按照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第一,明确编制课程计划的目的和原则。其目的在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推动素质教育;其原则包括以社会和学生成长需求为依据,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等。

第二,深入调查研究社会需求及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为编制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可以通过访谈、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

第三,在充分吸纳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这是编制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第四,根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学科设置,确定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注意学科设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第五,合理设计学科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使之相适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衔接协调以及学生承受能力。

第六,把课程计划设置为指导性文件,供学校和教师执行。同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基础教育规律性发展提供保障。

第七,加强过程评估,根据执行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课程计划,使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相适应。

综上,编制课程计划需要循序渐进,注意环节之间的衔接,使课程设置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正确指导。

综上所述,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文件,直接关乎学生成长成才。课程计划的编制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理性规划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同时课程计划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只有做到这几点,课程计划才能发挥其指导学校教育的作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留学小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