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 - 传承人类文明的课程设计模式

2024年1月29日 5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学科课程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来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它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这种课程类型在中国古代就有雏形,经历了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学校的主流课程模式。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各学科所积累的知识遗产。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都属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以学生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本文将详细剖析学科课程的内涵、特征、代表人物和优劣势等。

学科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即知识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和递进关系。不同的学科都有自己固有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学科课程就是依据这一框架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比如,语文课从字、词到句子、篇章,数学课从自然数到分数、代数、几何,都体现了从基础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体系。这种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要遵循这种递进与联系,逐步掌握学科知识。否则,知识就会变成碎片化,丧失应有的意义。可以说,SYSTEM是学科课程的核心特征。它与活动课程侧重学生主体性和乐趣的特点形成对比。

学科课程通过传授学科知识实现文明传承的使命

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成果和知识遗产,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承担起传承这些成果的责任。通过教授语文、历史、数学等知识,让一代新人走上前人的肩膀,使他们在先进文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也是区别于仅关注当下的活动或经验课程的地方。正因学科课程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所以更看重知识体系的根基和全面性。学好语文、数学,就如同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强、知识体系完整

综上所述,学科课程的几大特点可概括为:一是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知识之间有递进、关联和发展的关系,学科课程按照这种关系组织内容教学;二是知识体系完整。要充分代表该学科的基础和核心知识,全面反映该学科内涵;三是统一性。同一学科的课程要有统一的标准,如编写教材和考核方式等;四是规范性。知识具有规范和权威性,不是任意组合;五是严谨性。展示该学科的主要理论、方法、思维方式等。这些特点决定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立体、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规范的认知模式。

夸美纽斯是学科课程的主要奠基人

学科课程作为一种曲程模式,其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真正奠基和完善这一模式的是16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了学科课程的构想。夸美纽斯提出学科数目不宜过多过杂,需要简化,并以七艺(语文、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等)为基础,呈现学科知识的逻辑递进体系。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夸美纽斯还制定了从启蒙到大学每一教育阶段学科设置的蓝图,体现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概念。

赫尔巴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学科课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夸美纽斯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更多心理学和儿童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学科课程的实施更加科学化。赫尔巴特提出了“概念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思想,指出学科课程也要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层次递进地展开,使学科更容易被理解掌握。此外,赫尔巴特强调要突出每一学科的典型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通过课程培养学科思维。可以说,赫尔巴特在理论上丰富和深化了学科课程的内涵。

学科课程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课程形式,它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让学习者全面掌握学科知识体系。语文、数学等都是学科课程的典型代表。与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中心的经验课程相比,学科课程更注重知识的递进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它的优点是知识框架完整,有利于学生形成规范的认知模式;缺点则是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看待和运用学科课程,对学生成长都大有裨益。

留学小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